《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书摘

系统 1339 0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第一部分)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书摘

作者 : 郦波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书摘1]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说明教不教,是父母的责任;教的程度如何,才是老师的责任。

[书摘2]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书摘3]
湘军的三个核心人物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说曾国藩会做人、左宗棠会做事、李鸿章会做官。而曾国藩做人的根本,也是他之所以成就人生的根本就是:做人要做有信仰的人。

[书摘4]
一个人在精神的世界里强大,才会在现实的世界里强大。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第二部分)

[书摘1]
“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书摘2]
唐老师的绝招

  可只是呐喊,只是彷徨,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候,倭仁的老师唐鉴教给了他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唐鉴的方法只有一个字,但却切实可行,那就是——静。

  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所以,“最是静字工夫要紧”!

[书摘3]
曾国藩所主张的静是“一阳初动万物资始者,庶可谓之静极”。(《曾国藩全集?日记》)那意思是说真正的静是潜伏,是蕴积,是在安静的状态中积蓄一点生动的意念来。这就像是冬至的那一天,阴气殆尽,阳气初动,此时根正本固,是世间万物有待生长的一个起点,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个起点。心中守住这样的感觉,既安详,又充满生机,那才是君子守静的根本。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当一个人能身形安静、思虑安定、胸襟安详的时候,一个人的智慧与思维能力也会提高很多。我们常说“急中生智”,这其实是个误区。一般人只会“急中生愚”,而大多数情况下是“静中”方能“生智”。比如禅宗的“禅”字,其原意就是“静虑”的意思,也就是要在宁静中过滤人生的是非,从而达到人生彻悟的境界。所以,禅宗最讲究静修与静坐。

[书摘4]
曾国藩一生都认为静坐十分重要,自唐鉴教导他之后,他就开始养成了每日静坐的习惯。也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独自安神静气地坐一会。这样的功效果然不一般,没过多久,他身上那些浮夸的毛病还真的就渐行渐远、渐离他而去了。这时候曾国藩不由得大为欣喜,说出了一句名言:


  “内心清静,自有远大。”

  这说明,能说出这句话的曾国藩已经离那个可以实现远大理想与抱负的曾国藩不太远了。

[书摘5]
除了静坐之外,曾国藩练静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临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静。

  曾国藩曾在日记里反思说:“日内不敬不静,常致劳乏。以后须从‘心正气顺’四字上体验。”就是说碰到事儿的时候,心中不静,不仅事儿做不好,而且还不养生,还容易导致困乏。

[书摘6]
“心正气顺”是什么呢?

  就是淡泊守志。

  他在家训里说过一句名言:“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那意思是说,一个人临事淡定、冷静、从容,不要问他看过多少书、上过多少学,这个人一定是有学问的人。心中不藏万卷书,没有很深的见识,断难养成临事不躁的从容气质。


  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

  17世纪,在荷兰有个非常普通的年轻人,他家境贫寒,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也只勉强读过几年书,后来就跟人去做学徒。再后来,他的家乡荷兰代尔夫特市政厅需要招聘一个看门人。这个位置工资很低,地位也很低,一般没什么人愿意去做,而这个年轻人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应聘了这个位置。


  他在这个看门人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几十年,谁也没觉得他会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所以也没什么人特别尊重他。而这个人完全可以用我们常说的不思进取来形容,他从来不想换个更好的工作,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儿,也只有淡然一笑,大概不用忍就过去了,他在这个看门人的位置上也一直平静地干了几十年。


  但就是这个平凡的看门人,开创了整个微生物学的重要领域。他就是荷兰著名的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列文虎克。

  原来列文虎克之所以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这么低调,也可以说是这么淡定,是因为他心中有着更为丰富的世界。他最大的爱好是磨镜片,开始只是磨放大镜,后来因为他的看门工作也简单,不易受到干扰,所以他能静下心来把镜片磨到一般打磨工难以想象的地步。

[书摘7]
曾国藩有一句家训名言,叫“养得胸中一种恬静”。“静”这个字之所以能与代表心情舒畅的“恬”字组词,就是因为安静可以带来健康、美丽、智慧与人生的价值。

  正是靠这个“静”字,曾国藩改正了一身浮夸的毛病,在修身之道上跨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好好学习。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渐渐有些浮躁,很多人的心态也日渐浮躁,能从曾国藩的人生经历里学到一个“静”字,我想,一定会对我们自己的人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书摘8]
静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一旦真的能静下来之后,一个人心地空明,看问题也就看得特别清楚。这时候曾国藩在家训中说了一句名言,也是一个极为深刻的修身认识,这句名言后来也成为他家训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曾国藩说:“败人两字,非傲即惰。”他又说:“最败人的两个字,一者傲,一者惰。”

[书摘9]
曾国藩说,我不能敢叫日月换新颜,但我可以做这样的君子,从诚信开始,一点一滴,勤劳努力地做好自己,以求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书摘10]
“诚”对于曾国藩而言,是他欲纠正天下风气的根本。他讲究对人诚、对己诚、对上诚、对下诚,一个诚字不够,他强调说要“血诚”,就是把“诚”的程度推到了极致。

[书摘11]
曾国藩认为有大才的人不能施展其才,最后落得碌碌无为的下场,这主要是傲字导致的

[书摘12]
他曾经跟人说过,早起的好处有很多,一来可以比别人多出很多的学习时间,这就等于比别人活得长了;二来早晨的思路最清晰,可以清醒地思考一天要做的事;三来最为重要,是可以培养一个人勤奋的习惯和品格,从而克服“惰”带给人生的巨大风险。

[书摘13]
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也特别强调这个勤字。曾国藩认为勤字极为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勤在个人,意义重大。

  首先,勤能养生。曾国藩曾经写信给大儿子曾纪泽,说你从小体质就不是太好,但父亲我一贯不主张你动不动就吃补品、吃药。他说“药能活人,亦能害人”,“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就是主张不要把健康寄托在吃药上。那怎么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呢?曾国藩这个爹给儿子开的药方是“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扫屋清地、沏茶倒水需亲力亲为,是早起耕作、多种菜蔬,是虽然家里条件好,也要下地干点农活,总之手脚勤快,曾国藩称之为“养生第一秘诀”。


  你别说,曾国藩这个观点真的很有远见卓识,我们看现在有很多长寿村,那些百岁老人之所以长寿,主要原因不过两个,一是居住的地方远离污染,另一个就是一生勤劳,自然养生。所以最近有医学报道称,每天干二十分钟家务活,可以减少一半患癌症的几率,这不就是勤以养生的明证吗?

[书摘14]
其次,勤能养品。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本来勤劳就是一种良好的品格,曾国藩认为勤劳的品格极易激发其他的良好品格。所以他在家书中要求孩子要做到“五勤”。分别是手勤、脚勤、口勤、脑勤、事勤。


  手勤、脚勤能养生,口勤多问候,脑勤多思考,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你能谦虚谨慎、多思多学,你就能更深入地领会儒家的仁义学说,自然能对形成良好的人生观提供帮助。事勤就更能锻炼人了,不仅能锻炼人的行动能力,还能锻炼一个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人生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所以,千般想,不如一时做!勤快一点,再勤快一点,再比原来勤快一点点,真的能做到,就一定能塑造出与众不同的人生品质。

  第二,勤在家庭,意义重大。

  我们都常说“家和万事兴”,曾国藩当然不反对这一点,但他也说,除了“和”之外,“家勤”也能“万事兴”。他的家训中有句名言:“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是说任何家庭或家族,只要能勤的,没有不兴旺的,只要倦怠的,也就是惰的,没有不败家的。






最败人的两个字(8)_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_连载_读书_虹桥书吧网




  他曾经说,官宦之家,富人之家,兴旺往往过不了一代。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富二代”,根本多数就是惰性深重的纨绔子弟,这怎么可能保持家族兴旺地传承呢?

  所以要想保持他们曾家世代兴旺,曾国藩认为,一定要耕读传家,宁肯后代不出当官的,也就是不要以官宦传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曾国藩跟老婆欧阳氏商量,就算是儿女婚姻大事上,就算是找亲家,也要选择有勤俭家风的人家,不要跟官宦之家联姻,以免子弟、后代沾染“奢惰之习”。


  可见,曾国藩对这个“惰”深恶痛绝到什么地步,而对这个“勤”又看重到什么地步!



[书摘15]
第三,勤在集体,意义重大。

  前面也说了,曾国藩不仅自己一生守这个勤字,不仅让全家守这个勤字,带兵的时候,也让全军的将士也要守住这个勤字。

  曾国藩极其深刻地认识到清朝的政府军之所以没有战斗力,根本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带兵的体制已经到了极点,二是军队的风气也已经懈怠到了极点。所以他治湘军,一是改革军队的体制,二就是通过这个勤字改变部队的风气。


  他总结带兵经验时也说:“鄙人近岁在军,不问战事之利钝,但课一己之勤惰。”(《曾国藩全集?家书》)也就是要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用勤劳务实的作风来影响整个团队。果然,湘军很快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气,战斗力也因为这个勤字而大为改观。


  从团队组织、团队建设的角度看,勤这个字对于团队精神、团队风格的形成,也是非常关键的。

  曾国藩一生对勤字的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勤字身体力行的实践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在晚年,身体每况愈下时还说:“人而不勤,则万事俱废,一家俱有衰象。”(《曾国藩全集?家书》)


  这话就是还在检讨自己不够勤!所以他这时给自己每天定下了一张这样的时间表:

  上午:会客、听工作汇报、写日记、写朝廷奏折、点名看操、回复来往信件、看书、练字。

  下午:处理当日公文、写作、修改书稿、核查朝廷奏折、查记财务账目。

  晚上:温诗、写古文、核校文稿、核查下一步工作计划。

  要知道,这时候他可是两江总督,一方诸侯,不说日理万机,也日理千机了,他能在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的情况下,在晚年还一直坚持这个工作、学习时间表,那真是相当不容易了。我想,不要说对一个老人,就算是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这个工作量也是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了,可曾国藩就是凭着常人难及的毅力,扎扎实实地把这个勤字在生活里贯彻了下来。


  因此,对于前面留下的那个疑问,即他为什么跟李鸿章一样,也经常熬夜,但还是能每天早起呢?答案很简单,是因为他有常人难有的毅力,也是因为他对这个勤字,有着常人难有的深刻认识。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书摘


更多文章、技术交流、商务合作、联系博主

微信扫码或搜索:z360901061

微信扫一扫加我为好友

QQ号联系: 360901061

您的支持是博主写作最大的动力,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感觉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用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20元等您想捐的金额吧,狠狠点击下面给点支持吧,站长非常感激您!手机微信长按不能支付解决办法:请将微信支付二维码保存到相册,切换到微信,然后点击微信右上角扫一扫功能,选择支付二维码完成支付。

【本文对您有帮助就好】

您的支持是博主写作最大的动力,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感觉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用微信扫描上面二维码支持博主2元、5元、10元、自定义金额等您想捐的金额吧,站长会非常 感谢您的哦!!!

发表我的评论
最新评论 总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