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军小站|张军博客
搜索到与相关的文章
编程技术

漫画绘制技法大放送(上)

网络收集整理(jundark)[1b]一、人体基本结构[/1b]小孩孩子的头部较大,一般比例为三到四个头高。成年人人体立姿为七个头高(立七),坐姿为五个头高(坐五),蹲姿为三个半头高(蹲三半),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老人由于骨骼收缩,老年人的比例较成年人略小一些,在画老年人时,应注意头部与双肩略靠近一些,腿部稍有弯曲。人体性别基本特征男性:男性肩膀较宽,锁骨平宽而有力,四肢粗壮,肌肉结实饱满。女性:女性肩膀窄,肩膀坡度较大,脖子较细,四肢

系统 2019-08-29 22:23:43 1901

各行各业

消息队列实现接收发送的例子

msg消息队列,实线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主要依靠key来识别:发送端1#include2#include3#include4#include5#include6#include7#include8#include9structmsgmbuf{10intmtype;11charmtext[40];

系统 2019-08-12 09:27:34 1901

各行各业

实现控制器和视图1.0----1简介

1.0简介iOS7已经推出了很多新的功能给用户,以及大量新的API为我们程序员使用和发挥。你可能已经知道,用户界面大幅的的iOS7,现在这个用户界面也保持完好一路从iOS的第一个版本到,正因为如此,许多应用程序进行编码的假设改变,该用户界面会永远不会改变。平面设计师正面临着创建用户界面,并考虑用户的挑战,前perience的方式,使得它非常适合前和后的iOS7的用户界面(UI)。为了编写应用程序为iOS7,你需要知道一些,我们将在本书中使用Objecti

系统 2019-08-12 09:27:15 1901

Python

Python之数据序列化(json、pickle、shelve)详解

什么是序列化什么是序列化,把程序中的对象或者变量,从内存中转换为可存储或可传输的过程称为序列化。在Python中,这个过程称为pickling,在其他语言中也被称为serialization,marshalling,flattening等。程序中的对象(或者变量)在序列化之后,就可以直接存放到存储设备上,或者直接发送到网络上进行传输。序列化的逆向过程,即为反序列化(unpickling),就是把序列化的对象(或者变量)重新读到内存中~Python中序列化的

系统 2019-09-27 17:56:23 1900

Python

10 款顶级的 Python 开发编辑器

点击上方“开发者技术前线”,选择“星标”每天14.00在看|真爱作者丨Python农夫https://www.jianshu.com/p/85c800ea3492之前推荐了10款Web开发最佳的Python框架,今天给Python开发推荐10款开发编辑器。1.VimVim可以说是Python最好的IDE。Vim是高级文本编辑器,旨在提供实际的Unix编辑器‘Vi’功能,支持更多更完善的特性集。Vim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学习时间,一旦你需要一个无缝的编程体验,那

系统 2019-09-27 17:55:59 1900

Python

python类继承用法实例分析

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类继承用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方法如下:#!/usr/bin/python#Filename:inherit.pyclassSchoolMember:'''Representsanyschoolmember.'''def__init__(self,name,age):self.name=nameself.age=ageprint'(InitializedSchoolMember:%s)'%self.namedeftell(

系统 2019-09-27 17:55:31 1900

Python

python django 增删改查操作 数据库Mysql

下面介绍一下django增删改查操作:1、view.py#-*-coding:utf-8-*-from__future__importunicode_literalsfromdjango.httpimportHttpResponsefrompolls.modelsimportTestfromdjango.shortcutsimportrender#Createyourviewshere.#解决乱码importsysreload(sys)sys.setdef

系统 2019-09-27 17:54:20 1900

Python

Python 之父撰文回忆:为什么要创造 pgen 解析器?

image花下猫语:近日,Python之父在Medium上开通了博客,并发布了一篇关于PEG解析器的文章(参见我翻的全文译文)。据我所知,他有自己的博客,为什么还会跑去Medium上写文呢?好奇之下,我就打开了他的老博客。最后一篇文章写于2018年5月,好巧不巧,写的竟是pgen解析器,正是他在新文中无情地吐槽的、说将要替换掉的pgen。在这篇旧文里,Guido回忆了他创造pgen时的一些考量,在当时看来,创造一个新的解析器无疑是明智的,只不过时过境迁,现

系统 2019-09-27 17:54:17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