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Ax-bA:2*2x:2*1b:2*1so,Ax-b:2*1if__name__=="__main__":A=np.array([[4.0,1.0],[1.0,3.0]])b=np.array([[1.0],[2.0]])x_0=np.array([[2.0],[1.0]])r_k=A*x_0-bprint(r_k)错误!!!修改:if__name__=="__main__":A=mat([[4.0,1.0],[1.0,3.0]])b=mat([[1
系统 2019-09-27 17:48:03 1843
count()方法返回出现在范围内串子数range[start,end]。可选参数的start和end都解释为片符号。语法以下是count()方法的语法:str.count(sub,start=0,end=len(string))参数sub--这是子串用来进行搜索。start--搜索从这一索引。第一个字符从0开始的索引。默认情况下搜索从0开始的索引。end--搜索从该索引结束。第一个字符从0开始的索引。默认情况下搜索结束的最后一个索引。返回值此方法返回集中
系统 2019-09-27 17:47:22 1843
2019年7月3日早上,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一个来自山西的青年,将一瓶矿泉水浇在了同样来自山西的李彦宏身上。可以回顾一下https://b23.tv/av57665929/p1,着实让人一惊,这么大的会议上既然让人这么容易接近大佬。(图片来源网络)OCR识别准备工作百度云真的是测试接口的天堂,免费接口很多,当然有量的限制,但个人使用是完全够用的,什么人脸识别、MQTT服务器、语音识别等等,应有尽有吧看看OCR识别免费的量第一步:创建一个文字识别的应用,
系统 2019-09-27 17:47:15 1843
如果文件已连接(与终端设备相关联)到一个tty(状)的设备,isatty()方法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语法以下是isatty()方法的语法:fileObject.isatty();参数NA返回值如果该文件被连接(与终端设备相关联)到一个tty(类似终端)设备此方法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例子下面的例子显示了isatty()方法的使用。#!/usr/bin/python#Openafilefo=open("foo.txt","wb")p
系统 2019-09-27 17:46:53 1843
声明本文基于Python2.7语言,给出判断列表是否已排序的多种方法,并在作者的WindowsXP主机(PentiumG6302.7GHz主频2GB内存)上对比和分析其性能表现。一.问题提出Haskell培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判断列表是否已经排序?排序与否实际只是相邻元素间的某种二元关系,即a->a->Bool。所以第一步可以把二元组列表找出来;第二步是把这个函数作用于每个元组,然后用and操作。老师给出的实现代码如下:pairlst=ziplst(t
系统 2019-09-27 17:46:24 1843
由于之前有一个项目老是要打开文件,然后用pickle.load(file),再处理。。。最后要关闭文件,所以觉得有点繁琐,代码也不简洁。所以向pythonwithstatement寻求解决方法。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http://effbot.org/zone/python-with-statement.htm是介绍with的,参考着例子进行了理解。如果经常有这么一些代码段的话,可以用一下几种方法改进:代码段:setthinguptry:dosomethin
系统 2019-09-27 17:46:17 1843
数据流转过程除了在类中可以写这种函数之外,在类中还可以写别的函数,延续上一讲的例子:复制代码代码如下:#!/usr/bin/envpython#coding:utf-8classPerson:def__init__(self,name,lang="golang",website="www.google.com"):self.name=nameself.lang=langself.website=websiteself.email="qiwsir@gmail
系统 2019-09-27 17:46:02 1843
本文通过列举出一些常见的实例来分析Python3.0与2.X版本的区别,是作者经验的总结,对于Python程序设计人员来说有不错的参考价值。具体如下:做为一个前端开发的码农,最近通过阅读最新版的《AbyteofPython》并与老版本的《AbyteofPython》做对比后,发现Python3.0在某些地方还是有些改变的。之后再查阅官方网站的文档,总结出一下区别:1.如果你下载的是最新版的Python,就会发现所有书中的HelloWorld例子将不再正确。
系统 2019-09-27 17:46:01 1843
我们这次实现的命令行计算器,支持加减乘除、括号、浮点数、负数,以及查看历史和退出功能。主要的思路:read-parse-print-loop。read阶段是指读取用户在提示符(cal>)之后输入的字符串。parse阶段包括:将用户输入的字符串分割成单个对象比如:符号+,或者数字1.2。其次将中缀表达式转化后缀表达式,接下来计算后缀表达式的数值。print阶段指的是将parse阶段的数值打印在终端上。loop阶段是指重复上述操作,除非用户输入exit符号或者
系统 2019-09-27 17:45:27 1843
有如下的代码:classp1:def__init__(self,a,b):print("initinp1")self.a1=aself.b1=bself.f1()deff1(self):print("f1inp1")classc1(p1):def__init__(self,a,b,c=2):print("initinc1")p1.__init__(self,a,b)self.c1=cself.f1()deff1(self):print("f1inp2")c
系统 2019-09-27 17:38:39 1843
来源: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3806562/ways-to-move-up-and-down-the-dir-structure-in-python#Movingup/downdirstructureprintos.listdir('.')#currentlevelprintos.listdir('..')#onelevelupprintos.listdir('../..')#twolevelsup#more
系统 2019-09-27 17:38:27 1843
如果直接对大文件对象调用read()方法,会导致不可预测的内存占用。好的方法是利用固定长度的缓冲区来不断读取文件内容。即通过yield。在用Python读一个两个多G的txt文本时,天真的直接用readlines方法,结果一运行内存就崩了。还好同事点拨了下,用yield方法,测试了下果然毫无压力。咎其原因,原来是readlines是把文本内容全部放于内存中,而yield则是类似于生成器。代码如下:defopen_txt(file_name):withope
系统 2019-09-27 17:38:24 1843
下表列出了所有Python语言支持的算术运算符。假设变量a持有10和变量b持有20,则:例子:试试下面的例子就明白了所有的Python编程语言提供了算术运算符:#!/usr/bin/pythona=21b=10c=0c=a+bprint"Line1-Valueofcis",cc=a-bprint"Line2-Valueofcis",cc=a*bprint"Line3-Valueofcis",cc=a/bprint"Line4-Valueofcis",cc=
系统 2019-09-27 17:38:13 1843
今天,在完成一个小的python习题,习题的主要内容是读取一个帮助模块,并保存到本地文件。知道是用pydoc进行模块的读取,但是在windows系统下,调用os模块之后,结果总是为空。核心语句:helpfile=os.popen('pydoc%s'%module).read()此语句在Linux下可以正常运行,结果正常。后来发现,在Windows下,该修改为:helpfile=os.popen('python-mpydoc%s'%module).read(
系统 2019-09-27 17:38:03 1843
邻近算法,或者说K最近邻(kNN,k-NearestNeighbor)分类算法是数据挖掘分类技术中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所谓K最近邻,就是k个最近的邻居的意思,说的是每个样本都可以用它最接近的k个邻居来代表。kN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邻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并具有这个类别上样本的特性。该方法在确定分类决策上只依据最邻近的一个或者几个样本的类别来决定待分样本所属的类别。kNN方法在类别决策时,只与极
系统 2019-09-27 17:38:02 1843